中国上古史:(十二)绝地天通——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

宅酷小说首页中国上古史 作者:王威
1、帝颛顼为何在宗教政策上推行“绝地天通”?

2、南正火正是什么样的官职?

3、帝颛顼时代把持国政的四大家族?

——————————————————

看完觉得有趣的同学,请随手给个【赞】,上古史题材关注的人少,欢迎安利。分享到微博或微信上。谢谢大家。

——————————————————

【观射父之对】



重之写法,可见重氏之职权乃是建木量天之大祭司。


春秋时代末期,楚昭王曾经向自己的臣属观射父请教一个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我阅读《周书》,上面提到重和黎使得天地无法相通,是怎么一回事啊?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能到天上去么?”

楚昭王所提到《尚书·周书》的原文是

“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意思是说:

(帝颛顼)于是派重和黎(重和黎是传说中的两个人)来管理,不再让地和天相通,天上的神不再降临人间,地上的人也不能再上天(格和降相对,是升的意思)。

观射父作为楚国国家宗教事务部最高级长官(卜尹),学识渊博,熟知古代宗教,精通《祭典》,他常代楚昭王作训辞以通于诸侯。

对于楚昭王的这个问题,观射父心想,大王研究经典当然是好事,但是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恐怕是有小人暗中串唆,好好的人间君主不想做了,起了做天上神仙的美梦。

要一举粉碎君主成仙的美梦,观射父自然一点也不能含糊,他断然否定楚王的这一猜想,正色端容地回答道:

“《周书》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上古的时候,民和神并不混杂。

和天上神明打交道是人群中少数几个人。

这些人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

精神信仰专注不二,对老天爷的态度恭敬而中正。

只有这样,他们的才智才能使得天地上下各得其宜,

他们的圣明才能光芒远射,他们的目光才能明亮从而洞察一切,他们的听觉才能灵敏从而通达四方。

这样,天上的神明才能降临到他们的身上,给予他们启示,并进而告知所有人。

这些人,男的叫做巫,女的叫做觋。

只有这些人知道天上神明的等级尊卑,进而制定出相应的祭礼,指导人民在祭祀上,当用何等的牲畜作为牺牲,规定祭器和服饰的规格。

在他们的授权下,先圣的后代中,挑选出拥有功德、懂得山川之名位、祖庙之神主、宗庙之事务、昭穆之秩序的人。

同时,这个人还能够注重礼节是否得当,威仪是否遵循规则,容貌是否修饰、祭服是否洁净。

这样证明了他(先圣的后人)确实是侍奉神明的态度恭敬而又认真的人,这才让他担任太祝。

在他们的授权下,有姓氏的大家族的后人之中,挑选出深切了解四季谷物之生长,祭祀所进献的牲畜的分别、玉帛的种类、采服的礼仪、祭器的多少、尊卑的先后、站立的位置、设坛的所在的人。

这个人同时还谙熟天上地下所有神仙的谱系、姓氏之所出的人。

这样证明了他(有姓氏的大家族的后人),确实能以一颗坚定的心奉行旧法的人。这才让他担任宗伯。

于是,人间就有掌管天地祭祀、让上神和下民得以沟通,进而分别善恶,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官员们。这些官员所构成的官僚系统,被称之为“五官”。

在“五官”这一官僚系统的治理下,各个主管部门各司其职,而不越权行事,都很专业,这样就不会带来混乱。

百姓具有忠信的美德,神明能昭显他们的功德,这正是因为民事和神事之间不相混杂的缘故。

“五官”这一官僚系统对于民事和神事都很重视,恭敬而不轻慢。

是以民与神相安,才有了太平盛世。

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中,神灵降福,谷物生长。百姓再将收成献祭给神明,得以祸乱灾害不来,财用也不匮乏。

然而在少昊氏青阳主政期间,黄帝王朝中衰。

东夷集团中以蚩尤的旧部九黎各氏族为首,不再理会这一套,他们扰乱历代以来形成的“五官”德政,使得民事和神事之间失去了界限,大大的混淆了起来。

于是一切都失去了控制。人人都可以举行祭祀,每个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巫史,于是各氏族之间慢慢有了隔阂,进而彼此之间失去了信任。

结果是百姓们既困于祭祀的负担,却又得不到神明的福报。祭祀没了法度,民和神处于同等的地位。老百姓对于盟誓也开始不放在欣赏,没了敬畏之心。

当天上的神明搞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也就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了。

于是谷物再不能得到丰收,再厚重的祭祀神明也不看重,祸乱灾害频繁降临,君主也不能享有天命了。

帝颛顼决意扭转这一局面,于是天命就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他果断发布人事命令——

南正重主管祭天,专注于神事。

火正黎主管祭地,专注于民事。

使前代之典章制度得以重新恢复,民事和神事再度得以分开。

让人民不再无度的祭祀,直接任意的打扰天上的神明,而由政府任命的官员全权负责。

这就是所谓的“绝地天通”。[1]

被帝颛顼起用,委以重任的重、黎是什么来头?

南正和火正又是什么样的官职呢?

【南正重氏】





伏羲与女娲图,唐

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

两人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身则布满星辰。





牛河梁遗址全景图,此图中之祭坛大体有两种形制,一为圆,二为方。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祭祀中心平面图。
相传远古之时,天地之间一团混沌,风雨交加。

开创伏羲王朝的伏羲和女娲兄妹,生下了四个儿子,让他们分掌春夏秋冬四时祭祀。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人类已经有了四季概念。这对于以采集渔猎为生的先民来说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时候历法是很模糊的,已经能够纪日,但却还搞不清楚一年到底有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弄不清,自然四季也没个准。

伏羲的四个儿子,通过树立的建木,测量日影,同时夜观天象,数算月亮盈亏,

日月往来,是生寒暑旦夜。记录寒暑旦夜者即为历。

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历法。

那时候还没有测量工具,所以测量日影,就能依靠人的两条大腿,所以古代人把天文历法之学,称之为“推步”。

基于此,古人又生发出这样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也可推算而知。

现在,伏羲王朝掌握了日月星辰运行的最基本规律,制定出了历法,日月分明,天地也就不再是一团混沌了。

伏羲氏的这个儿子,因为他们的功劳,各自垄断了一个季节的祭祀权,其职位由后人世袭罔替,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掌管祭祀时令之大权,是历代王朝拉拢的对象,不论是华夏集团还是东夷集团的人主政,他们都过得照样的滋润。[2]

在伏羲王朝末期,太昊氏和少昊氏各氏族彼此通婚。

这“四大家族”的子裔,因此身份的尊贵,也成为少昊氏的准亲家,被少昊氏尊称为“四叔”,他们分别是“重、该、修、熙”。[3]

这一新的“四大家族”取得了少昊之国垄断祭祀“四时令”神的特权。

上古之人名,往往是族长才有,因为他们有和外面打交道的需要。

这时候人名就类似于今天名片功能,要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我们这一族擅长的是什么。或者信仰的是什么。

因此取名就没有后世那么多臭美的讲究。

重,写法是上東下土。東的本义是“日头正好照在木头上”。[4]拥有“重“这个名字的一族,就是在专门大地上树立起木柱,测量日影的人。

金文,重
伏羲王朝太昊氏和神农王朝的炎帝都定都于陈,陈的一边也是“东”,也就是说,从很古早很古早的时候,也许是神农王朝,更也许是伏羲王朝,重氏已经主管祭天事宜了。

黄帝王朝建立之后,重氏的风光和信仰猪图腾的氏族一样,自然是不消说了。

那么,南正又是什么官职呢?

主司太阳历的大巫师是也。

因为地球极轴倾斜,在北半球上观测太阳之运动,必定位于南。故称之南正。

少昊氏本身就有太阳图腾崇拜,是以主司太阳历的人地位之尊崇,不言而喻。

但重氏是不是主管祭天的最合适的人选呢?

不是。

共工氏在这方面可比重氏权威多了。

自从伏羲王朝已降,共工氏便一直在不周山看管着上古留传下来最古老的测量日影的天柱。

共工氏的工,本来就是一根顶天立地大柱子。

然而帝颛顼还是执意一脚踢开共工氏,而垂青重氏。

原因无他。

目前帝颛顼统治下少昊之国,最大的威胁和挑战便是来自于共工氏。

而火正黎氏则是祝融氏的一支。

祝融氏是伏羲王朝“四大家族”之后裔,这一族不惟垄断了对四时令中夏季之神的祭祀权。世代皆为火正。

祝融氏很早就被封在了南方。已经呆了很久了,因此长期垄断了四方神中南方神的祭祀权。

黄帝统治中原的时候,兵危显赫,祝融氏也不敢和黄帝对着干,于是表示臣服,这就让黄帝王朝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南方。[5]

后来炎帝被黄帝迁封于南方,也取得了四方神中南方神的祭祀权。

炎帝虽然是被赶下台的君主,来头却比祝融氏大,于是祝融氏只好让出自己的位置,屈尊当炎帝的佐神了。

祝融氏的图腾是兽身人面,座骑为两条龙。代表他们家门显赫,和黄帝一族、炎帝一族都有通婚。

作为在南方经营多年的地头蛇,祝融氏的势力范围很广阔,据有今天湖南湖北一带。[6]而炎帝的南迁,大大加强了祝融氏一族的实力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双头政治。

据说,据《淮南子》上的说法——

炎帝和祝融氏联盟统治下的南方,其势力最远的范围,从北户孙之外,穿过颛顼国,向南到委火炎风之野。

赤帝、祝融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他们的政令:

赐爵位给有德行的人,奖赏有功之臣,优待赠惠贤良之士;

赈救贫穷百姓,优惠关心孤儿寡妇,优待照顾疲弱患病者;

出高俸禄聘请高官,执行实施奖赏政策来振兴将濒临毁灭的宗族,选定将绝后无嗣的国家的继承者,分封建立诸侯国,确定贤能的辅佐大臣。[7]

可见祝融氏在治理民众上,是很有政治水平的。

春秋战国之时,楚国称霸南方,被中原列国歧视,视之为野蛮民族,为了摆脱这一极为负面的国际形象,于是在绞尽了脑汁之后,不得不自认为这位祝融氏后人。

祝融氏虽然黄帝之臣属,但这一家族势力庞大,于炎帝黄帝都有通婚,楚人认他为先祖,也等于是自认为是黄帝一系。

那么为什么帝颛顼不直接任命祝融氏为火正,而是任命黎呢?

原因无他。

使唤不动。

祝融氏在南方都发展了千百年,是家大业大架子也大。[8]

再说祝融氏本是神农王朝的旧属。在封地臣服黄帝一族,没问题,但是要天天在跟前伺候着,不乐意。

于是,帝颛顼对于黎氏的人事任命可谓是不得以退其次的选择了。

黎就是犁,一种耕地的工具。[9]

黎氏一族擅长耕稼是没有问题的。

帝颛顼所设置的国家民政部最高长官为什么必须由火正出任?

【火正之官】





重黎氏之族徽



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的陶鸟陶鸡陶狗中国人对于动物的态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渔猎之,而是畜牧之,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一感情也形之于陶器上。
火正,最初又是什么样一个职位呢?

远在黄帝王朝之前,中国人对于天文的观测对象并不局限于太阳,还有一颗“大火”。

在中国古代恒星区划体系二十八宿中,“大火”属心宿的第二号星,简称“心宿二”。[10]

观察这颗“大火”星干什么呢?

这里就要了解一下上古时代中国人的日、月、年的最基本的时间观念。

日出日落为一日,其间谓之夕。

月出月没谓之一月,其间谓之辰,即日月相会也。

年,就不好定了。

什么是年呢?

甲骨文“年”的写法很形象,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也就是说禾谷成熟,人在负禾。[11]

收获的季节对于先民的意义不言而喻,那就意味着解决了一年的温饱问题了。

因此,确定了“年”,其实就是为了确定什么时候禾谷成熟了。

喜庆丰收的日子,自然是个神圣的日子,所以中国人对过年才会那么的重视,以至于今。

那么火正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当大火在春分前的黄昏就可以看到他在东方升起,叫做“昏见”

火正观测到这样的情形,就要告诉大家,出火啦,出火啦。

于是大家在火正的带领下,放火烧荒,隆重祭祀,宣告新的一年的春耕生产开始了。这一天也被定为一岁之首[12]

进入季秋时节,这颗“大火”在黄昏时在西方落下,叫做“昏状”。

火正观测到“大火“正好在天上与日月相会情形,就要告诉大家,内火啦,内火啦。

于是大家在火正的带领下,将火种收起来,再一次祭祀,答谢老天爷对人民的帮助。

准此,大地春回为一年之开始,秋实累累则宣告一年结束。

正因为观察大火星对于农事如此重要,以至于到了到了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帝喾(高辛氏)时期,大火甚至与日月并列而称三辰[13]。

三辰中,日月的光耀自然非大火所能及,但日月在授时上的作用起初却很暗淡。

大火作为重要的授时星象,于是再根据对大火星的观测数据,制定出一部火历也就是题中之义了。[14]

而担当此任的火正,自然是神权时代的民政部最高长官。如果非要拿今天的职务打个比方,就是总理兼农业部长。相当相当的拉风。

祝融氏制定出了最初的火历,功劳很大,他的后人一直是超级大巫师,死后被封为天神。到天上当老天爷的跟班去了。

因此黎氏,作为祝融氏的支裔在东夷集团里头,地位本来也是举足轻重的。

南正重氏和火正黎氏两族,总之是一个靠天吃饭,一个靠地吃饭。所以后世就称他们是“重寔上天,黎寔下地”[15]

这两族作为帝颛顼的左膀右臂,分别和帝颛顼通婚。而重氏、黎氏之间也互相通婚。

这种血缘政治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之一,不独中国为然。

因为到了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帝喾(高辛氏)时代,出任火正的便是重黎氏。

火正这个职位,不比南正尊崇,但是民政都归他管,责任很重。重到万一出事的时候,没办法推脱。

帝喾(高辛氏)时代,曾经被帝颛顼制服共工氏,不甘失败,卷土重来,再次挑战黄帝王朝的威权,帝喾下令火正重黎氏受命讨伐。

火正重黎氏带领的军队却和共工氏陷入了拉锯战,黄帝一族伤亡惨痛,却不能彻底平底叛乱。

帝喾见重黎氏久战无功,怒不可遏,庚寅日诛重黎氏,并起用重黎氏的弟弟吴回接任居火正一职。

其时,南方正牌的祝融氏已然势微,是以帝喾索性以吴回为祝融氏。[16]

由神权时代降自王权时代(即夏商周三代),重黎氏(祝融氏)地位不减。

商王朝开国君主成汤讨伐夏王朝的时候,就宣称老天爷下令让天神祝融氏帮他,在他攻打夏王朝的城池的时候,让大火星出现在天空上。[17]

商人推崇“大火星”的原因,除了敬重重黎氏这一古老家族之外,还因为他们以商星为他们的“国星”。

《左传》里头就说——

陶唐氏(帝尧)的火正阏伯住在商丘,祭祀大火星,并以火星移动的轨迹来确定时节更替。

殷商的先祖沿用这套仪式,所以商朝以大火星为祭祀主星。

商朝人考察而总结祸败的预兆,大多以火为缘由。[18]

这个阏伯又是那一位呢?

据说帝喾的众多儿子之中,有一对天生就是冤家,年长的叫阏伯,年幼的叫实沈。

这两兄弟不能好好和睦相处,他们又都居住在矿林这个地方,天天寻找借口相互攻打。

接任帝喾而为黄帝王朝第五任君主帝尧大为头疼,认为这样不好,于是就把阏伯迁往商丘,让他负责祭祀大火星,商人是这一族的后裔,所以大火星也叫商星。

又把实沈迁往大夏,让他负责祭祀参星,唐人(春秋晋国的祖先)是这一族的后裔,并归服事奉夏、商两朝。[19]

阏伯能够出居火正,想来他的身上应该有重黎氏的血统。

在二十八星宿中,参、商二星,一个落下的时候,另一个才升起。

所以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写道: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

其典故就源于此。

[1]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月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肿、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或。 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是谓绝地天通。

[2] 关于四时令神的传说,出自战国的长沙子弹库的楚帛书。文多缺字,有很多专家解读,本文在前贤的基础上,断为己意。

四时令神的名字都有缺字,因此只能写成“四大家族”。

曰故□ 雹 (戏),出自□[华] (胥) ,居于 (雷)□[夏]。 (厥)田(佃) (渔渔),□□□女。梦梦墨墨,亡(盲)章弼弼,□每水□,风雨是於( )。乃取(娶) □子之子,曰女皇,是生子四,□□是襄(禳),而 (残)是各(格)。参化虐逃,为蛇为万。以司堵(土)襄(壤),咎( )而步达(数)。乃上下腾传,山陵不疏。乃命山川四晦(海),热气寒气,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 漫。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隹(惟)四寺(时)。

长曰青□干,二曰朱四兽(单),三曰□黄难,四曰□墨干。

千又(有)百岁,日月 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备 (夨),四神乃 (作),□至于 (覆)。天旁(方)动, 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桢。

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以□思敷奠四亟(极)。曰:非九天则大 (夨),则毋敢蔑天灵。帝 乃为日月之行。

共攻(工)夸步十日,四寺(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晨(辰)违乱 (作),乃逆日月,以转相□思。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昼又(有)夕。

[3]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左传》

[4] 東,从木,……,从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从東。——《说文解字》

[5] “昔者黄帝……得祝融而辩于南方。”——《管子·五行》。

[6] “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时则训》

[7]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淮南子》,执衡就是主掌天文历法。

南方祝融①,兽身人面,乘两龙。——《山海经·海外南经》

[8] 根据考古发现,祝融氏地盘在今湖南湖北之地,创造了始自长江三峡的大溪文化(公元前4900-公元前3100年)和大体与之同期的湖北屈家岭文化。

[9]犁上古的写法,类似于丙。可为旁证。

[10]心宿二 (Antares),天蝎座α星(天蝎座的主星),中国古代又称大火,属东方苍龙七宿的心宿(心宿有星三,即天蝎座σ﹐α﹐τ,又名三星),用来确定季节。

心宿二乃全天第十五亮星,是颗目视双星,主星视星等1.2等,M1I型红超巨星,光度为太阳的6000倍。

《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之诗,即是大火星西行,天气将寒之意。

[11]“必先有禾之种植,而后有年字之发生,年生于禾,非禾生于年。故《说文》曰:“年,谷孰也。”《尚书正义》引孙炎亦曰:“年,取禾谷一熟也。”(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12] 《礼记·郊特牲》:“季春出火,为焚也。” “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13]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国语·鲁语》。

[14] “以火纪时”(《左传·襄公九年》

[15]关于重黎的记载,还见于《山海经》:“帝令重献上天,令黎 (邛)[印]下地”

[16]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復居火正,为祝融。

司马贞索引:“今以重黎为一人,仍是 颛顼之子孙者, 刘氏云:‘ 少昊氏 之后曰 重 , 颛顼氏之后曰重黎 ,对彼重则单称黎 ,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 。’”

——《史记·楚世家》

[17] “(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干厘夏城之闲,西北之隅。” 《墨子·非攻下》

[18]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左传》襄公九年

[19]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杜预以为帝尧)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按即大火),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左传》昭公元年



AI画出你的梦——微信小程序画梦器

站长推荐:
    首席御医
    盗墓笔记重启
    中国野史
    盗墓笔记南部档案
    海盗鬼皮书
    接阴人
    阴阳诛天阵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万山极夜
    雨村笔记
    花夜前行 无声落幕
     灯海寻尸
    空亡屋
    噩梦集
    凶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