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王朝的第二次迁都是谁的决策?
2、帝颛顼时代的大洪水因何而起?
3、从空桑到濮的逃难过程中,蛰伏的帝颛顼是否准备好了一鸣惊人?
——————————————————
看完觉得有趣的同学,请随手给个【赞】,上古史题材关注的人少,欢迎安利。分享到微博或微信上。谢谢大家。
——————————————————
【大洪水来了】
帝颛顼像,汉砖
帝颛顼时代的势力范围和迁徙图
上古时代,华北平原之成长。
濮阳西水坡之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细部
话题扯的远了,再拢回来。
帝颛顼之所以被选中,除去他高贵的血统之外,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给各族族长留下一个比较尚武的印象。
毕竟帝颛顼是大伙儿看着长大,小时候摔琴一事,大伙儿记忆犹新,可见帝颛顼是不好高雅的艺术。
再加上一身横肉,施瓦辛格型的肌肉男,这样的人物历来比较适合临危受命,冲锋陷阵在前,挽狂澜于既倒。
帝颛顼即位之匆忙和仓促,当是少昊之国遇到了一极大的困难——大洪水。
在第四个冰河期的后期,世界海平面下降约一百米(海退),进入全新世的“大西洋期”,气侯逐步变为温暖。
到距今4100年前后,温暖气侯达到了顶峯,于是中国东海和黄海出现了海侵最高潮。
少昊之国地处山东半岛,所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其本根之地曲阜,位于黄河下游,历史上向来洪水泛滥之地。
在特大的洪灾面前,少昊之国各族族长需要的不是一位守成的君主。
帝颛顼高贵的出身、尚武的精神,再加上他曾经下放到高阳的经历,使他成为了少昊之国的希望之星。
上古时代的人类,在大洪水面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走为上。
此时的帝颛顼,刚刚即位,并没有什么号召力,然而他即位之后,马上迁都到濮(今河南濮阳)。[1]
帝颛顼在此地,中兴黄帝王朝,声威远播,为各氏族所共尊,因此这个地方也被名之为“帝丘”
迁都此等大事,君主即便再有威权,再独断专行,也要计议良久,做通盘全局之谋划,与臣民交心,方能决断。
然,民众向来安土重迁,是以君主为了得行其志,往往不得不软硬兼施。一方面以未来美好之新生活利诱之,另一方面则以威权震慑之。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后世之商王朝中兴之主盘庚,为了动员民众迁都,先后发表了三次演讲,这才得以在即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才由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
而像帝颛顼这样,即位之日便是迁都之时,我们可以断言,如无外忧内患,必有天灾人祸。
是以,此次之迁都,原因只有一个——乃是各族迫于洪水之进逼,在共议之后,做出的选择。
濮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
就今日地貌而言, 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这是由于历史上黄河水注海和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变故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
然而,当帝颛顼之时,此地必然是一块高地。
它被名之为帝丘,丘之本义就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2]
当然,高并不是唯一的理由,要不大家直接搬到泰山上去得了,省事,再说距离还更近。
从地理上来说,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
既然对付大洪水的办法只有走为上,那么信息通达是首要条件。
以濮为圆心,传达信息则可以更快辐射到各氏族。
其二,远在神农王朝时代,此地之发展已经极其发达了。[3]
黄帝王朝始创之时,据说便曾经派长子青阳邑于顿丘(在今清丰县南),次子昌意则兴筑昌意城(在今南乐县);
黄帝一下子派出两个儿子,而显见对此地至为重视。
当曲阜面临大洪水进逼之时,各氏族肯定都提出各自的方案。
最终选定了濮,正是因为青阳、昌意生前在此地经营过,其目前犹自健在的臣属们,对于此丘之规模,印象至为深刻,这才能达成了共识。
【大迁徙】
新石器时期祭礼建筑: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该遗址共分三层,最内为夯筑之红土台,南北长约7.7米,东西宽约6米。
外以灰土筑围沟,深0.65~0.85米,宽1.7~2.1米。沟之西、北、南三面又以黄褐色土筑土台,其宽分别为5.7米、3.1米、4米,台面铺砾石。其西、北再以砾石建石墙。
坛上列有南、北二行墓葬共十二座。依遗物判断,墓主可能是祭师。
从今日山东曲阜至于河南濮阳,航空距离不过180公里。当时洪水泛滥,必定绕路而行,则陆路里程,不妨乘以双倍,至少360里。
以普通人携带行李行路脚程,日行三十里,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当帝颛顼站在高地,俯视下方缓慢行进的民众,这些民众来自于各氏各族。
在帝颛顼所带领的迁都之旅之中——
少昊族鸟部就有二十五个。
羲和阳夷日族十个。
重,分化为老(耆)童、大章、重董、句芒、东、中、仲、榆、程、温、苏、羋等十三个。
该,分为蓐收、奎、封豕、封稀、防风、大人至少六个。
熙,分化为宧、已、熊、龟、鳖、鲧六个。
昌意族十二个。
三苗就有三首,三身、三青鸟、三五彩鸟(皇鸟、鸾鸟、凤鸟)至少十二个。
九黎九个。
蚩尤已分化为蚩、尤、邹、屠和邹屠,至少五个。
人夷分化为人、修、儵、条、已、己至少六个。
畎夷分化为宿沙、白犬、天犬至少三个。
其他如吕(莒)、费、奢比尸国、君子国、天吴(虞)国、青丘国、黑齿国(黑夷)、凿齿国、危国、雨师妾国、玄股国(玄夷)、劳民国(崂夷)、窫窳国、始鸠国、中容国、司幽国(奚人)、白民国(白夷)、女丑国、壎民国、弇兹国……[4]
如此庞大的队伍,却因为来自族群之不同,语言之不同,沟通困难,以前就像一堆散沙一样,不能爆发出应有的能量。
只有在洪水这一特大灾难面前,各氏族才能像五个指头合拢起来,成为一只让人畏惧的拳头。
帝颛顼目视着前方,这个四肢发达的领袖头脑并不简单,他已经开始迷迷糊糊的意识到自己的使命——
只有让各氏族混而为一,黄帝王朝才能重现昔日父祖口中描述之辉煌。
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帝颛顼笑了起来。
黄帝王朝最初之征伐列族万方,最初的理想应该是扩大本族的生存空间,进而成为收保护费的黑老大。
却也间接地加速了各氏族的文化、经济交流意识,使得原来各氏族自我封闭的条条框框被打破。
向来成功者的模式最容易为人模仿。
前面说过了,黄帝一族对于祭天权的热衷,体现在建筑之上,就是在本族人的定居点上,营建各种各样与老天爷交流的公共大型建筑。
毕竟已经进入柱居时代了,不需要再天天跑到山上去请示神明了。
这些和祭天相关的建筑,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高。
逻辑很简单,越高才能越接近老天爷,和老天爷越容易套近乎。
正如人间帝王有很多的臣属一样,理所当然的,在天上的老天爷也有很多的跟班。
到了黄帝王朝时期,祭天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极限于老天爷一人了,举凡天、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保护自己死去的祖先,本族崇拜的图腾,无一不被纳入祭祀的范围之中。
随着神仙谱系的扩大,自然而然的,各种各样的祭坛、灵台、圜丘在定居点遍地开花。
大致而言,以下这三类公共大型建筑比较常见:
一曰高。[5]
二曰昌。[6]本字为“亯”
三曰京。[7]
高、昌、京,上半部都是一样的,就是一根树立在小平台之上,用以观测日影的柱子。或为⊥,或为∧。
有别的则是下半部——各种各样的高台。
高的下半部,为∩,为口,象征天圆地方。
昌之下半部,写法或口或○,当是天地分开而祭,是以形制不同。
京之下半部,写法为
,就是中间多了一道让人向上爬的阶梯。[8]
此外,尚有亭、章、都[9]等等。
当然这些大型公共建筑,起源甚早,从7000年前长江流域的阳鸟夷的陶器上就描绘有“京”这一建筑。
甲骨文,高。小篆,亯。甲骨文,京
中国之汉字高、昌、京、亚等,隐涵了丰富的信息,直观的描述了上古之时,各种祭祀中心之建筑形制。
7000年前长江流域阳鸟夷“京”的建筑陶文。
到商周两代,主持高、昌、京等大巫师,形成了各自之大族,上图文字释读为“王昌父乙”。
随着黄帝王朝的一统天下,黄帝一族对老天爷、对祖先和各种各样神明的崇拜,使得各氏族也开始重视自己的神仙谱系。
由此,促成了各氏族的定居点兴建此类建筑的风潮。
涿鹿大地震之后,黄帝王朝的王霸大业进入中衰期,青阳既安于方伯之位,则原来黄帝王朝所构建的国际秩序频临解体。
正如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重建过程中,老牌殖民帝国英、法、德诸国自顾无暇,于是,原来所控制的世界各国殖民地经过一番洗礼之后,焕发出锐不可当的民族独立意识。
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场脱离原宗主国的独立光荣运动。
这一趋势发展到了青阳晚年,对于黄帝王朝来说,可谓是大大的不妙。
各氏族都在竭力的恢复和完善本族之信仰,高扬本族之独立意识,反应到历法、祭祀方面,可谓是各行其道。
帝颛顼在率领民众逃难的路上,胸中已经有了定见。
对他来说,大洪水虽然是凡人不可征服、只能逃避的天灾。
然而,在前方,濮便是安居之所。
而他的抱负和热望乃是中兴黄帝王朝,曾祖黄帝才是他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再次将各氏族的祭天权牢牢的攥在本族的手心之中。
现在,面对一堆毫无头绪的乱麻,帝颛顼决定祭起一把锋利无比的快刀。
这把快刀,可是一把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利器。
它为帝颛顼这一位雄主的目前当下的困境做一个清晰明快了断的同时,却也为子孙后世留下了一份干戈相寻千百年的遗产。
这把快刀名之为“绝地天通”。
——————————————
[1] “元年,帝即位,居濮。”——《竹书纪年》。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先民选择定居点,首先是找一块高地,盖因水患之故。今鲁西南一带,分布诸多大小不一的灰黑色之土丘。
这些土丘往往是古代村落之遗址。考古发掘证实了这一点,它们多是在大汶口文化或龙山文化时期形成。
中国人在平地建立定居地,要等到春秋战国时代,其时列国治水技术已经极度成熟。
[3] 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1987年,老城修建引黄供水调节池,在濮阳西水坡掘开一处墓穴,有了惊天大发现。
第一组45号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长1.84米 ,仰卧,头南足北。
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似遨游苍海。
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
在此墓东、西、北三小龛内各葬一少年,其西龛人骨长1.15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
45号墓南附近第二组地穴中,有用蚌壳砌成龙、虎、鹿和蜘蛛图案,龙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蝉联体,鹿则卧于虎背上,蜘蛛位于虎头部。
再南25米处第三组是一条灰坑,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内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
另外,飞禽、蚌堆和零星蚌壳散布其间,似日月银河繁星。
其人乘龙虎腾空奔驰,形象生动。
经分析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
因此,此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
濮阳中华第一龙的发现,使得中国“龙”的生日,一下子上推近3000多年!
过去,大家都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源于西汉。
这一发现显示,至少青龙、白虎这“两仪”的天文概念,是自五帝时就有了。
也就说,远在黄帝王朝创立之前,此地之文化已经远远走在最前头。
[4] 此据王大有先生之《三皇五帝时代》一书。
[5]高 、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说文解字》
[6]亯 獻也。从高省,曰象進孰物形。《孝經》曰:“祭則鬼亯之。”凡亯之屬皆从亯。——《说文解字》
[7]京、人所爲絕高丘也。从高省,丨 象高形。凡京之屬皆从京。——《说文解字》
[8]
[9]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说文解字》
AI画出你的梦——微信小程序画梦器
站长推荐:
首席御医 盗墓笔记重启 中国野史 盗墓笔记南部档案 海盗鬼皮书 接阴人 阴阳诛天阵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万山极夜 雨村笔记 花夜前行 无声落幕 灯海寻尸 空亡屋 噩梦集 凶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