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十八)承云之乐——帝颛顼之死

宅酷小说首页中国上古史 作者:王威
1、上古时代音乐发展简史

2、帝颛顼之死

——————————————————

看完觉得有趣的同学,请随手给个【赞】,上古史题材关注的人少,欢迎安利。分享到微博或微信上。谢谢大家。

——————————————————

【承云之乐】





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距今9000年前,约为公元前7000年的中国人第一支乐器——骨笛。(属裴李岗文化前期)

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



云南佤族壁画:为了祈求丰收,民众聚集在一处起舞。
帝颛顼的政治作为,除了上述三件大事之外,尚有几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这里也不妨说上一说。

台湾作家柏杨晚年治史,写过一本《中国人史纲》,内中对帝颛顼时代之陈述,只有一句话:

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号称玄帝,即黑颜色的君主。

他也默默无闻,但在位七十九年中,却作了一件使天下所有男人都大为抚掌称快的事——

就是他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时,必须恭恭敬敬站在路旁,让男人先走,否则就流窜蛮荒。

玄帝之称号,是汉代人搞出来名堂,至于这个玄帝的玄,指的是尚黑,以黑色为尊贵之色。

柏杨所谓的黑颜色的君主,不知何指。如果是服色为黑颜色的君主,也许有,但不在中国,而在非洲。

至于柏杨提到的帝颛顼制定了男士优先、女士让路之礼仪,事诚有之,出自《淮南子》一书:

帝颛顼时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如果有女人不给男人让路的,官员要把女人抓起来,拉到闹市的十字路口,打屁股,以示惩戒。[1]

很多治上古史的专家都以为,这标志的在帝颛顼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制已经解体,实行了男娶女嫁,人们有了家室,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已经过去。

是以帝颛顼的拟定的这些个制度,说明母系氏族已让位于父系氏族,“父权制”已经确立,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出现。

这个嘛,我个人有不同的意见,因为再下来的章节,即将展开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帝喾的一生。

从帝喾的个人婚史,我们可以看到,母系的地位还是很强大的。

因此对于帝颛顼的这个做法,我倾向于认为他是在战争期间,施行的一种临时军事管制措施。

我们可以想象,当少昊氏、祝融氏、共工氏打的如火如荼,天昏地暗的时候,一切的行政措施都是为军事开路。

在上古时代,可不像后世,大搞共工基础建设,大部队从一个地方行军到另一个地方,之间有一条羊肠小道就不错。

在这样逼仄的小道上,出来采集果实的女人也往往是成群结队,不免堵塞交通。一旦和由男人组成的军队相遇,则必然影响和限制了军队投放战场的速度。

是以帝颛顼才在战争期间颁发此之临时措施。

这个措施当然和“父权制”的确立,男尊女卑的观念之开始,是一点也不相干。

第二件小事情则是以大联盟盟主的身份,集合文艺工作者,大抓音乐创作。

大家都知道,帝颛顼很小就学会弹奏琴瑟之类的乐器。

大家还知道,他从小就讨厌音乐,摔了很多琴。

这样的人,如果说一成年了,就转性了,又喜欢上音乐了,就未免有点不合常情。

但是《吕氏春秋》一书上却说:

帝颛顼生在若水,住在空桑,登上了帝位。

在他统治的时期,在上天的安排下,纯正之音乐在民间流行。

这些民间音乐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颛顼喜好那些声音,于是就叫飞龙作乐,摹仿八方的风声,乐曲命名为“承云”,用以祭祀上帝。

颛顼就叫鱓先给乐曲领奏。鱓就仰面躺下,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和盛的乐声。[2]

帝颛顼整天忙着和共工氏大战,直到晚年临终前,还有共工氏之余部作乱,应该不会太闲。

而且他也不喜欢音乐,怎么会又制作《承云之乐》,还发明了新乐器——鼍鼓呢?

关于,音乐之起源,很有一些学者认为是起于劳动者在劳动之中的吆喝。要是这样说起来,那音乐的起源一定古到了人类尚是猿猴之时代了。

若论起进入文明时代的音乐起源,首先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群居。

群居才有交流之可能,大家白天忙完,瞎吆喝完了。晚上,回到定居点,一起探讨。

这个说,哎呀,你今天吆喝的好,真让人浑身带劲。

另一个说,那里,是大哥你天生就是力气大。

又一个说,我前天捏了片竹片一吹,那声音真的很不一样,也很好听。

这个说,是嘛是嘛,赶紧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口活。

赞扬来,谦虚去。于是音乐之美感,也就得以研究之,进而发掘之。

总之,音乐和人类一切艺术没有两样,都不可能是纯天然的。只有经过了再创造,才能成为艺术。

这点,《吕氏春秋》同样给我留下了资料,书上说:

黄帝叫伶伦创制乐律。

伶伦从大夏山的西方,到达昆仓山的北面,从山谷中取来竹子。

他选择中空而壁厚均匀的竹子,截取两个竹节中间的一段一一其长度为三寸九分——而吹它,把发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的官音,吹出来的声音是“舍少”。

接着,他依次共制作了十二根竹管,带到昆仓山下,听凤凰的呜叫,借以区别十二乐律。

雄凤鸟叫有六个声音,雌凤鸣叫也有六个声音。

他把根据这些声音定出的乐律同黄钟律的宫音相比照,都适度和谐,这些声音都可以由黄钟律的宫音派生出来。

所以说,黄钟律的宫音是乐律的本源。

黄帝又令伶伦和荣将铸造十二口钟,用以和谐五音,借以展示华美的声音。

在仲春的月份,乙卯这天,太阳的位置在奎宿的时候,开始演奏它们,奏出的乐曲命名为“咸池”。[3]

从伶伦创造音乐的整个过程来说,已经很讲究了,将动物界最美妙的声音,分为十二个音,经由乐器,译读而成乐谱。

黄帝命令伶伦制作音乐,肯定是有用意的。

黄帝王朝的疆域在上古时代,已经很大了,到了中国人治理经验的极限。

这么大的疆域,各氏族各有各的方言。

即便以今日之中国而论,尚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之说。[4]

那时候又没有文字,那么怎么样把国家政策传递到基层去就是个要命的大问题了。

【死而复苏】

我们看金庸写的《射雕英雄传》一书,在第四十回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即将离开人世,派出使节,召集所有在外地征战的儿子回朝——

一名黄衣使者翻身下马,直入帐中,向拖雷磕头,禀道:四王子,大汗有令。

拖雷道:大汗说甚么?

那使者跪在毡上,唱了起来。

原来蒙古人开化未久,虽然已有文字,但成吉思汗既不识字,更不会写,有甚旨意,常命使者口传,只是生怕遗漏误传,常将旨意编成歌曲,令使者唱得烂熟,复诵无误,这才出发。

那使者只唱了三句,拖雷与郭靖一齐心惊,拖雷更流下泪来。

那时候蒙古人已有文字,为了照顾成吉思汗这个大文盲,以唱歌而传旨意。

而黄帝王朝可能已有文字,但是和大家都不通,怎么办。

当然就只能唱歌了。音乐之没有国界的嘛。

可见帝颛顼制作音乐,是要让自己的统治和黄帝王朝发生联系,更要让大家知道,他的统治正统性,并不是因为他的拳头大,打到了共工氏就算是老大。

如其不然,他制定的国歌歌名,也就不会叫做《承云》之乐了。

承者,继承也。云,当然指的是黄帝王朝奠基人黄帝,始创以云为官职的典章制度传统。[5]

所谓承云,自然是要发挥黄帝之余烈,大大彰显黄帝一族了。

这个做法,虽然不是帝颛顼的创新,可是他继承下来。

没有继承的创新,从来就等于是白创新。帝颛顼的这一继承,也开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对中国历史产生莫大的影响。

以至于搞的每个王朝、每任君主都要创造出一套国乐出来,既显示和旧政权的联系,也显示和旧政权的区别。

我们看中国历史是非常完整,这个完整有时候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每个朝代政权建立之后,五年之内,国乐一定就出来了,告诉人民,生活又上轨道了,大家别折腾了,美好日子就在眼前了。[6]

什么是文化,就是既有创新,还要有继承。

只是中国人的政治脑筋太过于发达,即便是在音乐上传承上,从来都很政治化。甚至还演变出这样一套理论出来——

音乐各方面都不要过分,平正和谐才合宜。

太平盛世的音乐安宁而快乐,是由于它的政治安定。

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是由于它的政治乖谬,。

濒临灭亡的国家的音乐悲痛而哀愁,是由千它的政治险恶。

大凡音乐,与政治相通,并起着移风品俗的作用。

风俗的形成是音乐潜移默化的结果。

是以,政治清明的时代,考察它的音乐就可以知道它的风俗了,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政治了,考察它的政治就可以知道它的君主了。[7]

这个始作俑者嘛,估计还应该算在黄帝和帝颛顼的头上。

帝颛顼统治天下长达78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再伟大的人物,也终于到了要挂掉了那一天了。

他作为黄帝之苗裔、少昊氏之族长,再匡天下,武功文治之盛可谓一时无两,再加上他生殖能力超强,子孙众多(详见下表),不比黄帝之死遭逢地震,他的葬礼非常之风光。

群臣为他选择了一块宝地,兴建了一处庞大的陵墓,还让他的九个妃子陪葬。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

务隅山,帝颛顼埋葬在它的南面,他的九个妃子则埋葬在它的北面。

又说:

汉水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妃子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8]

帝颛顼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遗爱长留人间。

民众怀念黄帝,就会编造出黄帝乘龙上天的神话。同样,对于帝颛顼,民间传说有一种鱼的身子半边干枯,名叫鱼妇,是帝颛顼死了又立即苏醒而变化的。

据说,据《山海经》说——

当风从北方吹来,天于是涌出大水如泉,蛇于是变化成为鱼,这便是所谓的鱼妇。而死去的颛顼就是趁蛇鱼变化未定之机托体鱼躯并重新复苏的。[9]

一个伟大人物的离去,并不意味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随着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帝喾的登场,这位新人王将向我们展示迷人的人格和勇气,勇于戴绿帽子的勇气。

要看这位达人如何引领潮流,走向新时代,且听下回分解。

[1]帝顓頊之法,婦人不辟男子於路者,拂之於四達之衢——《淮南子·齐俗篇》。

又有一说,对女人之惩戒,乃是拉到十字街口去, 叫巫师们作起一场法事来,以祛出她身上的妖气。

[2]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吕氏春秋·仲夏纪》这个鱓,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是一种鱼类,它的皮可以剥下来制鼓。

而按照《爾雅翼》的说法,又似乎是一种像是蛇,但又没有鳞的动物,身体分泌涎沫,夏天的夜晚在浅水的地方营造窟穴。

是以有人断言即今天之扬子鳄。

[3]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吕氏春秋·仲夏纪》

[4]笔者混迹江湖多年,一口闽南话,往往被人目之为“鸟语”。

[5]昔者黄帝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左传》

[6]窃惟古先哲王制礼作乐,各有所称:黄帝有《咸池》之乐,颛顼作《承云》

之舞,《大章》、《大韶》尧舜之异名,《大夏》、《大濩》禹汤之殊称,周言

《大武》,秦曰《寿人》。——《魏书》卷一〇九《乐志五》

[7]乐无太,平和者是也。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吕氏春秋·仲夏纪》

[8]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

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山海经》

[9]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山海经》,现在居然有所谓的专家,据此段话而考证出颛顼即是耶稣,真是让人很囧很阿弥陀佛啊。



AI画出你的梦——微信小程序画梦器

站长推荐:
    首席御医
    盗墓笔记重启
    中国野史
    盗墓笔记南部档案
    海盗鬼皮书
    接阴人
    阴阳诛天阵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万山极夜
    雨村笔记
    花夜前行 无声落幕
     灯海寻尸
    空亡屋
    噩梦集
    凶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