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文明之神话传说中,都是食人的现象。
以希腊文明而论,希腊神话中第一个众神之神是克洛诺斯。
他是时间的创力和破坏力的结合体,吞噬一切的时间。
他的父母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该亚,他的妻子是掌管岁月流逝的女神瑞亚。
瑞亚生了许多子女,但每个孩子一出生就被克洛诺斯吃掉。
当瑞亚生下宙斯时,她决心保护这个小生命。她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这是新生的婴儿,克洛诺斯将石头一口吞下肚里。
于是,后来的众神之神宙斯方才躲过一劫,
这个神话反应了上古一个现实,就是人们为了生存,不惟食人,有时候甚至连自己亲生的孩子也不放过。
上古的中国人食人吗?
黄帝王朝开国之初,涿鹿争霸战中,黄帝彻底打垮了蚩尤。
黄帝对于战败者的尸体之处理,是不但将蚩尤毛发做成旌旗的装饰,还把蚩尤的皮做成靶子,让人们以弓射之,多中者有赏,其余部分的肉则剁成肉酱,与天下人分而食之。
黄帝这种做法是不是很过份呢?
未必。
蚩尤自山东半岛远征涿鹿,其后勤补给系统再完善,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恐怕是无法完全解决军粮问题。
他一路征战的过程中,恐怕每一场战役之后,便是坐下来饱餐战败者的尸体。
是以蚩尤兵败之后,黄帝在痛恨之余,分食其肉也不是不可理解。
考诸中国历史,降自中古时代,行军打仗因缺粮而吃人肉的记载有很多。
隋末群雄并起,其中亳州城父人朱粲也拉起一支农民军,号"可达寒",自称"楼罗王"。并于大业十四年(618)十一月,在冠县(河南邓县)称楚帝,年号为"昌达"。
朱粲最拉风的时候,曾经发展到拥有一支20万人的军队。
当时襄阳、邓州一带大灾荒,白米万钱一斛都买不到,百姓相食成风。
朱粲没有能力去解决军粮供给,于是对军士说——
“世上最美的食物,没有超过人肉的了,只要国中有人,大家就不用担心没有军粮。”[1]在他的命令下,整支部队成为一支食人军队,任何被捕获的妇女和儿童,都蒸熟了分配给士兵当饭吃。每攻下一座城镇,朱粲就传命把弱小的男女分给各部,需要时就杀着吃。
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据守睢阳,曾杀死自己的爱妾犒军以激励士气。
由于被围困太久,城中无粮,最开始靠斩杀战马解决。
到了后期,就只能先从妇女吃起,妇女吃完了,就吃老人儿童。
前后据说吃了三万多人。到了城破之日,老百姓只剩下四百人而已。[2]
唐末农民军黄巢起事时,率军围困陈州,掳掠百姓为军粮,把人放在大石碓中连骨捣烂,煮熟当饭。[3]
北宋时登州人范温组织义军抗金,兵败后撤退到首都临安。
这支队伍进城后,引来一片恐怖风潮,因为他这支队伍的军粮是自制的人肉干。
他们把人肉叫做两脚羊,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因为肉老叫做饶把火,年轻的妇女叫不羡羊,小孩叫和骨烂。[4]
即便到了近现代,在八年抗战期间,食人之事,也偶有发生,比如1942年2月,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甸抗日。
杜聿明所部被困胡康谷地一个叫布帕布姆的山谷中,在粮食吃完、野兽也猎尽了、挖草根吃树皮也无法裹腹的情况下,军队不惟吃起死人,甚至连活人也吃,战友也吃。
当然了,这种食人,都是非常战争时期的无奈选择。
人类之食人,大致有三种可能——
一种就是在战争时期,为了坚持到胜利的最后时刻,无奈的去吃人。比如蚩尤。
又一种,则是特大灾害之后的后遗症,二十四史里头,往往有水旱之灾后“人相食”之记载,这是人类生存之悲剧,也非常态。
最后一种,则是太平时期,也有食人之风,并上升到宗教人文的高度。进而形成食人族。
《山海经》上的穷奇一族当是最后一种。
这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
世界著名的古史专家摩尔根曾经在他的《古代社会》中指出:
从近代世界各地遗留的少数原始部落的生活状况, 就可以了解现代文明人远古祖先的生活状况;原始部落多有食人习俗,可知文明人的祖先也曾有食人的习俗。[5]一旦食人之风形成了习俗,则道德上还必须形成一个自洽的逻辑。
巴布亚的奥洛卡瓦人说,他们会将自己的敌人当做猎物并食用,是为了“
捕捉灵魂”,以补偿失去的勇士。
新几内亚的花族人吃本族的死人,以保留一种叫做Nu的东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无法再生的重要液体。
根据《食物的历史》一书记载——
“受难者将被食用的部分,通常要经过认真的挑选,有时候仅限于很小的局部,通常是人的心脏。这个过程都要伴随着隆重的仪式。在阿兹特克人看来,吃下战俘的肉,可以获得死者的威力:作为补充,捕获者还将披上死者的人皮,将死者的双手垂在腰间,作为装饰。”总之,食人族之食人,绝对不是一种不文明现象,而是太文明了。
在很多食人的原始部落看来——
人肉是神的食物,食人是人与神交流的形式,是进行象征性统治的一部分。
57、高干子弟
在后世,穷奇的名声是很不好的。
不过这个不好倒是和他们食人不食人没关系。
在上古,在人们看来并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只要食的不是自己人,或者即便食的是自己人,目的是为了祭祀神灵,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诸如在交往之中不讲信用,或者是背后鼓捣别人坏话,则是不被别人接受的。
特别是当这一族后来和共工氏通婚,成为共工氏的盟友之后,黄帝一族就要往穷奇一族身上抹黑了,毕竟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6]
《左传》里头介绍穷奇这一族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少昊氏有个不肖子,毁败信义,废弃忠诚,爱说坏话,听信谗言,结交恶人,诬陷好人,天下的民众称之为‘穷奇’。穷蝉是帝颛顼之后,出身可谓根正苗红。怎么名声这么坏?
而且还突然变成了少昊氏青阳这一系的。
要知道帝颛顼的老爸可是青阳的兄弟昌意啊。司马迁的谱系也载明了的啊。
这是怎么回事。
很大可能,恐怕在于黄帝王朝第四任帝喾即位之后,对于原来老大儿子的自然要做出一个妥善的安排。
这个安排当然是要以消弱穷蝉的势力为根本。
那么穷蝉的势力又是从那里来的。
从出身,从有一个高贵老爸帝颛顼那里来的。
要打压穷蝉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穷蝉换个老爸,那时候可能昌意一族人丁不旺,出现继承危机。
于是帝喾下令穷蝉认自己叔叔昌意为新爸爸。
这当然是很高明的举措,合法合理合情的消弱了穷蝉一族在黄帝王朝内部的号召力。
穷蝉在无奈之下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毕竟帝喾可是征战起家,江山是真刀真枪的打下去的。
去和帝喾硬拼,自然是死路一条了。
可是穷蝉原本高高在上作为黄帝王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现在却被帝喾任意摆布。
甘心么?我想换成任何人都是很难甘心的。
于是穷蝉就去和原来与黄帝一族作对的、刚刚被打败的共工氏通婚、结盟,在黄帝王朝的政治中枢里头,总是去散步一些动摇人心的谣言。
如果大家看过金庸的《天龙八部》,穷蝉的表现应该是很像里头整天都沉醉在“复国”这一春秋大梦之中、念念不忘重掌天下的慕容复。
日子久了,大家都对穷蝉一族不待见。
一不被待见了,穷蝉一族的势力自然更如坐过山车一样,一泻千里,那里振作了。甚至大家背后以穷奇这一贬称来称呼穷蝉一族。
关于穷蝉的文献资料不多,可见他的一生营营役役,没有太大的成就了,除了把本族的名声搞臭之外。
其后接任穷蝉的有虞氏族长是敬康。这个人可能也是个碌碌无为之辈,以至于到了后世修史,大家居然闹不清他到底是穷蝉的儿子还是帝颛顼的儿子。[7]
敬康之后的句望和桥牛,也是默默无闻。
一直到帝舜的老爸瞽叟[8]接掌有虞氏族长之大位。有虞氏才重新在黄帝王朝政治中枢找到自己的地位。
瞽叟由于对待儿子帝舜很不好,是中国历史人所共知的坏老爸典型。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看,我们就知道,没有瞽叟的努力,有虞氏就没有地位,帝舜也不能进入帝尧的考察视线。
实际上,帝尧统治下的人民是那么多,作为最高领导人,一生所能接触的人是很有限的。
帝尧接触到了帝舜,看到他的才能,并且决定将黄帝王朝的君主大位禅让出去,这一做法,虽然难能可贵。
但是前提至少帝舜首先是个高干子弟。
[1] 所至杀戮,噍类无遗(噍即嚼,嚼饭菜的人杀得精光。)。义宁中(617)招抚使司马元规击破之。俄而收辑余众,兵又大盛,僭称帝于冠军(县名,在邓县北),建元为昌达。攻陷邓州,有众二十万。
粲所克州县,皆发藏粟以充食,迁徙无常,去辄焚余赀,毁城郭;又不务稼穑,以劫掠为业。于是百姓大馁,死者如积,人多相食。军中罄竭,无所虏掠,乃取婴儿蒸而啖之。因令军士曰:"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我何所虑!"即勒所部,有略得妇人小儿皆烹之,分给军士。乃税诸城堡,取小弱男女以益兵粮。——《旧唐书卷56朱粲传》
[2] 被围久,初杀食马,及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叛者,城破,遗民只四百而已。"——《新唐书卷192张巡?许达》
[3] 时民间无积聚(原已连年遭灾,赵雠又早将六十里内粮资悉收入陈州),贼掠人为粮,生投入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许昌)汝(临汝)唐(泌阳)孟(孟县)郑(郑州)汴(开封)曹(曹县)徐(徐州市)兖(兖州市)等数十州,咸被其毒。"——《新唐书》
[4] "……自靖康丙午岁(1126)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即一个人)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1133)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廋词(隐语)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难肋篇卷中》
[5] “北京人化石有一个令人注意的事实,即头骨发现得很多,而躯干骨和四肢骨却很少,而且大部分头盖骨都有伤痕。这些伤痕是带有皮肉时受打击所致,是用利刃器物、圆石或棍棒打击产生的。很可能,远古的北京人有食人之风。这种食人之风显然是在食物十分匮乏,饥饿作为死神的使者出现时产生的。人吃人,在现代人看来是极为野蛮、可怕的行为,但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却是十分自然的事,吃掉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解除他们坐以待毙的恐怖,正是合乎道德的义举。”——黄叔娉《中国原始社会史话》
[6] 文献里头,关于穷奇的坏话很多,很有以为穷奇就是共工氏。
《左传·文公十八年》曰:“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也全文采用了这个说法。而史记的注家也强化了这些坏话——
《集解》:“服虔曰:‘谓共工氏也。其行穷而好奇。"”
《正义》:“谓共工。言毁败信行,恶其忠直,有恶言语,高粉饰之,故谓之穷奇。案常行终必穷极,好谄谀奇异于人也。
一直到西汉,除了一本仿造《山海经》体例撰写,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上面还说:
‘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7] 《帝系》、《五帝本纪》都说敬康是穷蝉的儿子、颛顼的孙子。
而《汉书·古今人表》中则说是颛顼产敬康。
[8]关于帝舜父亲瞽叟的写法,上古先秦文件写法不一,最常见的称之为瞽、瞽叟、瞽瞍、鼓叜。
“叜”为“叟”之古体。《慧琳音义》“叟,古作叜,古字也,今俗通作叟。”
《说文》段玉裁注:“叜,今字作叟。”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漆画写作“瞽廋” 。
对于瞽叟名称之流变整理最为详尽的莫过于清梁玉绳的《汉书人表考》——
“鼓叜:嬌牛子,生舜。瞽始见《书•尧典》、《大禹谟》,瞽叟始见《大禹谟》。蟜牛产瞽叟,瞽叟产舜,始见《帝系》。瞽,鼓也,瞑瞑然目平合如鼓皮也(《释名》:叜,古叟字。)。案:孔传: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此说恐非。《尧典》瞽子,《五帝纪》作盲者子,故《路史•后纪十二》称天瞢。又《吕氏春秋•古乐》言瞽叟为尧拌五弦之瑟,作十五弦,皆无目之验。而瞍与瞽同义,似当作叟为是。《帝系》、《五帝纪》、《世表》、《墨子•非儒》、《吕•古乐》皆作叟(本书《律历志》下同)。此表叜字,或以古文示意欤?”
AI画出你的梦——微信小程序画梦器
站长推荐:
首席御医 盗墓笔记重启 中国野史 盗墓笔记南部档案 海盗鬼皮书 接阴人 阴阳诛天阵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万山极夜 雨村笔记 花夜前行 无声落幕 灯海寻尸 空亡屋 噩梦集 凶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