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段文字而言,孟子即便不是伟大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了。
将人类至亲之感觉体察至于了微渺处了。
是以民国有本《新注四书白话解说》[1]上,如此论述这段文字——
父母厌恶受责罚也不抱怨,固然应该。但孝子的心,必然要想父母何以厌恶我,我有何罪为父母厌恶,怎么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厌恶我了。要求之不得,就自己怨恨,自己忧愁的,哭泣哀号。即便有声色富贵心,也是不安。自古能以这样的,独有大舜。能以见到大舜这样的,独有孟子。盖圣人才能知圣人。像世俗的人,性流为情,情流为欲,爱妻子,贪势力,越流越下。隔着父母越远,固然梦想不到这里。就是父母厌恶,只不抱怨就算了事的,也不知大舜的苦心呢。帝舜对于父亲的感情,准确来说,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说呢,叫做“爱恨交加”(怨慕)。
“爱恨交加”当然并不是什么健康的情绪。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玛格利特•克拉克研究发现——
自信评分比较低的志愿者对于他们的亲人,倾向于选择两极分化的观点,即要么就特好,要么就特坏。
这些志愿者中包括已婚者、订婚者及大学生。
克拉克分析指出,自信程度比较高的人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心中对他人的正面(爱)和负面的情感(恨)。
而不自信的人可能会把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在大脑中分开存放,然后比较容易陷入“爱恨交加”的怪圈。
也就是说,帝舜应该是比较不自信的人。
帝舜的事业确实很成功。
然而事业上取得成功,感情上却非常失败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帝舜因为处理和父亲之间的感情失败,导致感情上严重的不自信,也是情理中事。
然而人类之杰出者,往往秉承一种固执的信念,就是从哪里跌倒,就非得要从哪里爬起来,以此证明自己有能力超越自我。
是以,帝舜这种多年来想要获得自己父亲认可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感情之本身。
甚至强烈到只要拥有父亲的爱,就等于拥有了全世界。
现代人往往诟病儒家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纯属意淫。
其实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的话,就会发现,儒家其实说的都是老实话良心话心里话。
只不过后人的心胸往往不够光明正大,而去曲解本来很显豁的道理。
讲起帝舜和父亲瞽叟的感情,又花了不少时间。不过不弄清楚了,就不好分析帝舜的“美满的婚姻生活”。
这里不妨向来谈谈帝尧时代中国人的婚姻制度。
在帝尧时代,虽然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然当时流行之婚姻制度,乃是群婚制。
所谓群婚制,又称乱婚及族内婚,它包括了原始的杂交、血缘婚等婚姻形式。
上古原始社会初期,由于人类之文化尚在原始阶段,不知有同氏族血缘及亲疏之分,所以当时流行所谓乱婚或族内婚——
同氏族内人与人间之结合交配,是随心所欲,自得其乐,无所谓长幼有序,亲疏有别。
同族之男,皆其女之夫;
同族之女,皆其男之妻。
结合后并无正式夫妻关系,及后又各散东西。
娥皇、女英姐妹共夫即属于群婚制。[2]
因此上帝尧一出手就是两个女儿,一方面固然是基于对帝舜本人的极度重视,毕竟在黄帝王朝的政治局常务会上,已经确定了帝舜作为接班人之身份。
而在另一方面呢,姐妹共夫属于当时婚姻主流,也并无不妥的地方。
然而,正是帝舜的这桩看来四平八稳的政治婚姻,有一点颇为奇怪的地方——
在帝舜的婚后,帝尧陆续派出自己的九个儿子前到有虞氏一族族居地,名义上是让他们考察帝舜这位未来接班人的品行才能。[3]
照理来说,未来的接班人当然是要考察的啦。
但是派谁不好,非得派自己的儿子,而且一派还是九个,太蹊跷了。
要驱散这团迷雾,我们就不得不仔细研究一下帝舜婚后的“幸福生活”喽。
[1] 这本书虽是民国旧书,然而内容活泼可喜,实在是本好书啊。只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重新出版过,总之隆重的接着这个机会向着读者们推荐一下。
当然了,同时也不免希望百年之后,也会读者真心推荐我这本写了很多年的花了很多心思的《族天下》,呵呵。
[2] 对于这种群婚制度的特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解释的至为透彻——
“在一切形式的群婚家庭中,谁是某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不能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确是知道的。即是母亲把共同家庭的一切子女都叫做自己的子女,对于他们都担负母亲的义务,但她仍然能够把自己亲生的子女同其余一切子女区别开来。由此可知,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一切蒙昧民族和处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的民族,实际上都是这样。”
[3]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史记·五帝本纪》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
AI画出你的梦——微信小程序画梦器
站长推荐:
首席御医 盗墓笔记重启 中国野史 盗墓笔记南部档案 海盗鬼皮书 接阴人 阴阳诛天阵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万山极夜 雨村笔记 花夜前行 无声落幕 灯海寻尸 空亡屋 噩梦集 凶宅笔记